欧 诣
以农业为代表的中俄“绿色”合作近来亮点频出,生态环保理念和高科技创新元素的融入赋予中俄农业合作巨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性,使之成为两国合作中一道新的独特风景。
中俄农业合作具备天然的“硬件”优势。俄罗斯幅员辽阔,耕地和潜在耕地、水等自然资源充足,对使用农药化肥极为谨慎,且严厉禁止转基因产品。这和近年来国人对生态无公害和有机无农药食品的关切及需求高度一致。拥有十几亿消费人群的中国市场,对健康生活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的中国消费者,都是俄罗斯绿色产品的潜在销售对象。
此外,中俄农业合作政策方针等“软件”很有保障。中国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一环。俄罗斯将农业作为本国未来重点发展产业,力争成为全球最大的高质、绿色、健康食品供应商。两国各级别高层交往中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双方农业合作,大力提倡技术创新。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农业合作分委会有效运转,两国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加强对话,俄中农业基金管理公司投入运行……这些都体现了双方对农业合作的高度重视。
在软硬件兼具的良好条件和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2015年成为俄农产品第三大贸易伙伴,主要自俄进口玉米、大豆、葵花籽油等粮油产品,出口水果、冷冻海产品等。今年上半年,两国农产品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俄农产品对华出口达9.68亿美元,超过其进口额9.09亿美元,十年来首次实现顺差。面对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俄农产品对华出口增长态势还将继续。
农业是中俄两国经济繁荣和人民富足的物质基础。在中俄致力实现各自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抓住当前深化农业合作的难得机遇,着力打造绿色产业链正逢其时。为适应绿色产业对环保、生态的高标准要求,除考虑资源、布局、规模、资金等传统因素外,中俄应加大农工综合体的先进科技含量。双方可联合开展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技术转让、产品深加工、跨境销售、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互学互鉴,实现高科技和绿色的有机结合。
当然,作为两国合作新的开拓方向,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关键是要采取建设性态度,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妥善处理。
首先,要端正心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合作是双方发挥互补优势、实现共赢的自愿选择,无论是土地租种、劳动力流动,还是资金、技术投入互换,都是双方各展所长,各取所需的自然过程,应该本着合作的态度看待,不能把正常农业合作同人口扩张、占用土地等荒谬言论联系起来。
其次,要加大政策支持。在遵循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可在经营、税收、通关、结算等环节给予绿色投资项目一定政策倾斜,为打通合作产业链提供支持和保障,并建立统一标准。当下,两国在生产、加工、运输、检验检疫等方面执行的标准不尽相同,分歧时有发生,因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双边合作设定可执行的统一标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门槛,而是对双方合作标的生态环评、技术含量提出更高要求。
再次,要创出品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促合作。酒香也怕巷子深。双方要争取合作、合资、合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品牌,用好电商等现代营销平台,将产品的推介宣传效果放到最大。中俄农业合作要赢的不仅仅是实体经济,更是软实力。可从双方毗邻、互补性强、合作优势大的地区中选取对口合作试验区,比如中国东北和俄远东地区可以作为绿色农业先锋示范区,加大开展绿色产品联合种植、深加工、产销一条龙等合作,通过扩大示范效应带动整体合作水平的提升。